《瑪利歐賽車》開放世界震撼粉絲
目前只遊玩了三小時,我確信《瑪利歐賽車淘汰賽之旅》會是比《瑪利歐賽車世界》更貼切的標題。創新的「末位淘汰」賽制確實搶盡風頭,為這款混亂的卡丁車競速遊戲注入了全新的緊張感與瘋狂氛圍——這項顛覆性的革新絕對值得成為主打亮點。這也讓任天堂選擇將Switch 2首發作品的開放世界作為主要宣傳焦點的決策顯得格外令人費解。儘管我理解擺脫固定賽道(這項長年以來粉絲的訴求)的吸引力,但親身試玩自由漫遊模式後,卻意外地感到失望。
缺乏地平線系列的驚艷火花
討論開放世界賽車遊戲時,難免會與《極限競速:地平線》系列比較,這也合情合理。Playground Games已將此類型臻至完美,甚至以最新作品榮獲IGN年度遊戲肯定。他們打造的世界充滿精心設計的挑戰、奇觀,以及最關鍵的「樂趣」——這些特質在我三十分鐘探索《瑪利歐賽車世界》遼闊地圖的過程中明顯匱乏。環境顯得空洞,缺乏氛圍深度,各種活動也莫名稀少。
我的自由漫遊體驗主要是在穿越單調的草原、沙漠與平靜海域,尋找有意義的互動內容。雖然存在部分挑戰,但它們很快便顯露出重複性高的計時賽本質。P開關挑戰初始雖有趣,很快卻淪為蒐集金幣或衝刺檢查點的複製貼上任務。當多數挑戰僅需10-15秒即可完成,其魅力便迅速消散。在預覽試玩階段就產生已耗盡支線內容的感覺,實在不是好兆頭。
遊戲進程設計缺陷
完成這些挑戰的獎勵僅有卡丁車貼紙——與潛在可能性相比顯得蒼白無力。任天堂未善用開放世界來隱藏可解鎖角色與車輛,反而堅持傳統的大獎賽進程模式,著實令人不解。雖然你能在耀西餐廳發現新服裝,但這些同樣可透過常規賽事取得。
「那種在《極限競速》的穀倉尋車或3D瑪利歐遊戲中常見的神奇探索感,在此蕩然無存。」我最興奮的發現?一條將我傳送至二十公尺外道路的綠色水管。
任天堂系列分級榜單
或許我只是個麻木的三十多歲玩家,但必須承認年輕玩家很可能會愛上這個色彩繽紛的遊樂場。就連我內心的孩子氣也在劫持《瑪利歐奧德賽》風格的巨型卡車、引發歡樂混亂時被喚醒——這短暫的任天堂魔法時刻,恰恰凸顯了其他環節的不足。動態天氣、晝夜循環與適應性音樂雖是細膩點綴,卻未能轉化為實際樂趣。
世界作為工具,而非目的地
開放世界在結構上扮演重要角色,創意性地串聯賽道並實現多變的賽程組合。淘汰賽之旅尤其受益於這種橫越大陸的設計——若在重複圈數的賽道上進行,效果將大打折扣。雖然世界本身具有價值,但其優勢在於功能性而非探索性。
若將自由漫遊視為玩具箱而非《極限競速:地平線》規格的體驗,確實能獲得些許樂趣。但別期待這個定價80美元的世界能帶來深刻印象。競速玩法仍是瑪利歐賽车的皇冠明珠,而淘汰模式更帶來本系列近年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刺激體驗。這項絕妙革新理應佔據核心地位,不該被相形見絀的開放世界所掩蓋。